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据传教士回忆:“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万册。……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
B.“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
D.“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言论,对表格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英国《北华捷报》1862年太平军大肆破坏市场、摧残市场,是血腥的十字军。
毛泽东1939年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总计有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A.英国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评价太平天国运动B.毛泽东从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地位这一角度评价
C.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D.两者评价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
2014-08-05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