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一批军工、工矿企业陆续建立,它们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引进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化学译著陆续问世,包含了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与此同时,江南制造总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口译者傅兰雅还以自己的力量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科技刊物《格致汇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和宣传了各种科技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占有较大篇幅。

材料二   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开始发行,便时常有化学论文发表。1933年,《中国化学会会志》创办,从创刊到解放初期,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均用外文发表。这份刊物不但是国内化学刊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国际化学界也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由学会创办的刊物还有《化学》《化学通讯》《化学工程》等。除了由学会创办的刊物外,还有学校刊物、研究机关刊物和工厂刊物。这种种刊物,虽质量不一、规模各异,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化学的发展状况。除了刊物外,书籍也是化学出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从1927年至1941年春,中国出版的化学书籍共有327部,其中工业化学书籍所占比例最大,居于第二位的是化学教科书及普通化学书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引进化学知识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化学出版物大量出版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下列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

①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②,可以勤远略③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员工大多缺乏生产积极性,他们又不重视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高,如生产的炮弹箍不合格,战时要锉平后才能使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深受其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

注:①覃思:深思。②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捻军。③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

回答:

①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等人倡导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

②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实现其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什么?

3 .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