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书》中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严复是在抨击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020-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姓名国籍职务服务军舰
汉纳根德国北洋舰队总查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阿壁成德国舰总管轮
戴乐尔英国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英国舰炮手
哈卜门德国炮务总管主力战舰镇远舰
马吉芬美国帮办管带
余锡尔英国总管轮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德国总管轮济远舰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而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

       ——(美)马汉(1840-1914)

材料二       “1650年,世界的中心是小小的荷兰,确切地说是阿姆斯特丹.”17世纪被称为荷兰人的“黄金时代”,荷兰的发展“奇迹”,造就了“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材料三       长江深入内地,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溯江而行,长江流域与外界来往便捷,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因此,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

       ——编自(关)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据材料一概括马汉的核心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进入和结束“黄金时代”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及其理由,并分析其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4)有学者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此后却未实现。”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0-02-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工作者曾发现一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胡儿:指满洲贵族)拜如
寒鸡。”这一标语大致出现子
A.太平军西征时B.太平军北伐时
C.武昌起义光复武昌时D.革命军北伐时
2020-02-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列强侵华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各项与史实不符的是(     
A.《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B.列强曲解《虎门条约》攫取的最早租界在上海
C.汉口在《北京条约》中被辟为商埠
D.重庆开为商埠表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深入内地
2020-02-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95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最能说明
A.欧美舆论宣传影响战争进程B.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
C.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加剧D.西方媒体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
2020-01-2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1900年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件
1840英军炮轰广州,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56俄国与英法联军为争夺克里米亚爆发战争,最终俄国战败;法国人贝特洛合成甲烷和乙烯。
1861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俄国沙皇颁布解放农奴法令,开启制度改革。
1870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比利时人格拉姆设计出发电机。
1872清政府派遣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侨商陈启源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渠丝厂。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1881苏丹马赫迪发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
1894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建立兴中会。
1898光绪皇帝主导实行变法;慈禧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变法六君子;
1900义和团势力在山东一带兴起;美国打败西班牙,获得了对菲律宾的殖民权。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瑞典政府设立诺贝尔基金委员会。


试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不同年份的中外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19-12-15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因有清政府优先交付海运北京的漕米业务,每年可获运费银30余万两。左宗棠在西北创办的机器织呢局,在德国技师合约期满回国后便停工停产。这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B.洋务企业徇私舞弊难以发展
C.官办企业难以在清王朝推行D.洋务企业的独立自主性较弱
2019-12-15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9 . 1866年,左宗棠上奏称:“……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左宗棠上奏的主要目的是
A.兴办民用工业B.兴办军用工业C.镇压农民运动D.实行“官商合办”
2019-12-01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10 .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