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8次组卷 | 1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018-06-09更新 | 14934次组卷 | 14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6次组卷 | 5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6-11-27更新 | 234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普定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