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视“大一统”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政治追求。各边疆少数民族也都普遍认同“统一”的政治观念,汉代的匈奴说自己的祖先是“夏后氏之苗裔”,唐代西域的突厥政权自称“桃花石”(即中国)。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

——摘编自底蕴《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举。他建造福州船政局,注重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技工,强化东南沿海水师,十分重视沿海战略要地的军事防备。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他力主援越抗法,希望打破法国侵吞我国资源的企图。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宣称“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目的是保卫国家任何一寸领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

——摘编自李风《左宗棠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错综复余的新的安全局势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

——摘编自张志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左宗棠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内容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024-05-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3 . 下表为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记。据此可知,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       
年份事件
1895年黑旗军和义军首领刘永福、丘逢甲领导反割台斗争
1912年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苗栗发动当地群众抗日
1921年台湾知识分子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传播祖国文化
1930年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雾社发动抗日起义
1937年台湾同胞在广东成立“东区服务队”抗日组织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B.沉重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C.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单一形式D.因日军残酷镇压被迫停止
4 . 晚清时期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为那些失业的、患病的、贫困的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慰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传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C.手工业者和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传统家族社会在外来侵略下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李鸿章说:“此次……实获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欧洲陆海军之战术方法,并非应有白人所独有,黄人亦能用之,并证明可收到实效。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对李鸿章所评述事件理解准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引起权力结构变动B.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实效显著
C.甲午战争失败激起民族救亡热情D.八国联军侵华促进民族觉醒

6 . 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     

A.反映了列强加紧资本输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源于政府实行了洋务运动D.摧毁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2023-07-10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8 . 旅顺大屠杀发生后,面对国际上对日本“文明”质疑的声音,日本学者撰文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诚实的记述”,(在战争过程中)“日本表现可与西欧最文明国家的习惯相媲美,相反,中国没有显示出试图接受文明战争惯例的迹象”的认识,赢得英国学者的认同,随后成为西方舆论的主流。对此,清政府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对中日战争采取双重标准B.甲午战争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C.文明与野蛮话语左右国际舆论D.清廷不谙熟近代外交使之国际舆论落败
2022-12-24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2年,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在瞻仰中国近代某民族英雄的陵墓后,曾赋诗曰:“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松啸如闻嘶战马,花香端合献英雄。扶妖江左成遗憾,□□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诗中“□□”应填写(     
A.抗英B.抗俄C.抗法D.抗日
2022-09-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A.边疆危机B.瓜分狂潮C.救亡图存D.开眼看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