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恩格斯曾说道:“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
A.鸦片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B.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鸦片战争失利
C.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并扩大开放
2020-04-12更新 | 371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2 . 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
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
2020-03-06更新 | 272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历史试题
3 . 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
C.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4 . 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所有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1867年增设算学馆,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这一变化体现了
A.传统儒学教育受到冲击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实践
C.中国的教育迈向近代化D.西方教育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5 .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证券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D.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
2019-12-26更新 | 351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下列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器物层面的学习B.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
C.激发了政治变革的思潮D.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19-12-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有必要探索新的近代化道路
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
8 . 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B.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D.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9 .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蒋廷黻先生说:“我们近代对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西人近代对付我们不外学我们疏通衙门的秘诀,且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中西方的这些做法
A.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
B.淡化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
D.阻碍了西方的侵略步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