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甲午一役,清朝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精华损失殆尽,漫长海岸线门户洞开,而群敌环伺,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张之洞曾言:“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据此可知,张之洞意在强调(       )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中体西用”的失败
C.海防建设的迫切性D.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60—1875年间,上海外滩等地有各种英文补习学塾近40处,这些学塾除教授外语外,还教授商业实用知识,如英华书馆开办的夜学“教习英国文意、言语、算学、账目、地理、文法、写信之法”此外,还有专门教授商务贸易英语的书馆和夜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了普遍认可B.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夜校教育满足了洋务运动要求D.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2023-08-30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72年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至1875年清政府总共派出去了三批留洋学子。原计划学习时限为15年,但进行到第十年时,当权者出于对留洋学子“全盘西化”的担忧,下令全部召回。到1881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全部回国。由此可知(     
A.近代教育难以进一步发展B.维新变法引起统治者警觉
C.新政教育改革脱离了实际D.西学东渐对教育影响甚微
2023-08-29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指出:“这部文件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据此可知,这部文件(     
A.试图回答农民革命的前途问题B.反映了农民均财富的美好理想
C.是先进阶级领导下探索的产物D.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2023-07-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出于军事需要,允许地方督抚组织地方团练武装。为筹集军费,督抚可自设厘金局,对内地货物征税,亦可自行招募属员、幕僚入局办事。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洋务派意图遏制列强侵略B.清政府开启了政治近代化
C.洋务派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D.清政府中央政治权力下移
2023-07-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职衔情况,表中信息说明(     

姓名

任职情况

曾国藩

两江总督(1860-1864),直隶总督(1868-1870)

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左宗棠

陕甘总督(1866-1875)

张之洞

湖广总督(1889-1894)
A.洋务派是实权派官僚B.洋务运动的进展顺利
C.洋务运动绑架清政府D.清政府追求国富民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炮,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炮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舰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国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衰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痛感“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骞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井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A.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B.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D.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
2023-04-20更新 | 389次组卷 | 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