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张之洞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C.抵制外国商品入侵D.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2 . 总理衙门大臣对本署事务实行集体负责,有关公务的奏折必须联名上陈。总理衙门成立后,各项新式事务遭到部分清流派人物频繁地上书反对;主持洋务的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则将倭仁、翁同稣等清流派官员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这一策略
A.保证了自强运动的实践成功B.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C.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D.改变了保守派的思想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92年汉口的洋行数为45个,人数为374人,至1905年洋行数达到114个,人数达到2151人。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有日商74家,英商57家,德商54家,美商22家,法商20家,俄商8家。1896年,洋货进口额首次超过2000万两,到1903年超过5000万两;土货出口额在1893年已超过3000万两,1903年增至5570余万两。从全国范围来看,清末汉口市场每年销售的洋货占长江口岸(除上海外)的2/3,占全国洋货进口总值的10%左右;而土货出口值占到全国的20%左右,不仅远远超过天津,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上海。

——摘编自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汉口自开埠通商以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据《1865汉口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统计数据,1865年,汉口港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23308865万两。1866~1869年,汉口出口的土产品以茶叶、砖茶、油漆等土特产为主;1901~1912年,虽进出口品种有所增加,但其出口仍以土产品为主。晚清时期,汉口还经营诸如铁轨、机车、水泥、铁器等转口贸易以及由外国商人、洋行及投资厂进行加工、半加工的农产品贸易。汉口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与作用一直保持着,因为汉口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所以它注定成为国外商品销往内地,内地商品销往国际市场的转运中心。

——摘编自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
4 .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把先进生产力引进中国B.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C.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支近代化海军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如表可知,张之洞
时间活动
光绪十四年(188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织布官局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广州的织布官局迁往武昌,设立湖北织布官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又建成朝北制麻局,与织布官、课丝局、仿炒局合称为“湖北纺织四局”。四局初为官商合办,后改为官办

A.实现了湖北纺织业现代化B.为洋务运动的发展而奔走相告
C.带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创办的洋务企业封建色彩浓厚
6 . 李鸿章曾向朝廷建议“应劝谕华商,集资购器,设局自行制造,以敌洋产而保利源。”当时另有官员认为上海、武昌等地用机器织布纺纱,“诚宜推之各省及各郡县,官为设法提倡,广招殷商。”这段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洋务派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后盾
C.洋务派主张吸收民间资本实现求富理想
D.清朝政府对民间投资设厂持放任态度
7 .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时间创办人企业名称备注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872年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
1890年张之洞湖北汉阳枪炮厂洋务派创办第一家官营钢铁厂
A.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B.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C.求富思想与日俱增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8 . 蒋廷黻先生曾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是战争与交涉的结果。……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使清政府开始早期近代化尝试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外国侵略势力发展到北京
D.加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9 .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写信给友人感叹:“长江通商以来,中国利权操之外夷,弊端百出,无可禁阻”。同治七年李鸿章在奏章中称“西人修约,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盖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坚持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B.力图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C.具有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对列强侵华无清醒认识
2021-05-1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5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10 .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列强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强敌。这反映了
A.清政府认识到大变局的本质B.清边防开始从陆地转向海洋
C.其经世致用和革新图强意识D.李鸿章应对变局的正确方法
2021-05-17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