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宗藩体制内容有三:中国不干涉藩属国内部事务,中国与藩属国交往实行“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藩属国的国家安全。下列条约冲击了宗藩体制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越南条款》     ④《马关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9更新 | 416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1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4 . 《普天忠愤集》是甲午战后颇为流行的中国第一部民间抗日诗文总集,卷首印有光绪皇帝关于甲午战争的六道上谕,并以上谕中的“忠愤”作为全书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标准,目的是“使读之者因耻生愤,因愤生励,秉其公忠,群思补救。”这表明当时中国
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近代人们民族意识尚待提高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已经萌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