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李鸿章曾向朝廷建议“应劝谕华商,集资购器,设局自行制造,以敌洋产而保利源。”当时另有官员认为上海、武昌等地用机器织布纺纱,“诚宜推之各省及各郡县,官为设法提倡,广招殷商。”这段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洋务派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后盾
C.洋务派主张吸收民间资本实现求富理想
D.清朝政府对民间投资设厂持放任态度
2 . 有人认为近代一批先行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地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3 . 洋务派认识到“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他们受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下列企业的开办与“商战”思想直接相关的有
①上海机器织布局②开平煤矿③福州船政局④天津机器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4 .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时间创办人企业名称备注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872年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
1890年张之洞湖北汉阳枪炮厂洋务派创办第一家官营钢铁厂
A.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B.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C.求富思想与日俱增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5 . 蒋廷黻先生曾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是战争与交涉的结果。……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使清政府开始早期近代化尝试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外国侵略势力发展到北京
D.加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6 . 洋务运动期间,部分洋务派秉持企业工人加班不加钱的理念,1881年,福州船政局将工人工作时间上调至每日11小时;湖北织布局也是在1893年后,将工人劳动时间延长至12至13小时。这表明,部分洋务企业
A.经营理念落后B.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C.缺乏市场意识D.借鉴西方管理模式
7 .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写信给友人感叹:“长江通商以来,中国利权操之外夷,弊端百出,无可禁阻”。同治七年李鸿章在奏章中称“西人修约,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盖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坚持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B.力图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C.具有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对列强侵华无清醒认识
2021-05-1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5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8 .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列强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强敌。这反映了
A.清政府认识到大变局的本质B.清边防开始从陆地转向海洋
C.其经世致用和革新图强意识D.李鸿章应对变局的正确方法
2021-05-17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创办民用工业本是洋务运动初衷
B.一直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
C.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
D.企业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10 .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得知太平天国向美国购买船炮的消息后,决定委托英国人李泰国购买军舰并装备一支舰队。李泰国擅自决定舰上人员全部由英国人出任。清政府提出舰队人员应主要以中国人为主,与其反复交涉未果。清政府只能把斥巨资组建的舰队解散,并将船只廉价出售,损失了约六十七万两白银。下列各项与此事件相关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失败B.清政府加快“自强”步伐
C.变革政治制度的思想产生D.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1-05-12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