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张之洞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C.抵制外国商品入侵D.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2 . 19世纪60年代,左宗棠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左宗棠提出这一言论的根本意图在于( )
A.对比中西学术B.宣扬维新思想C.维护清朝统治D.鼓励学习西方
3 . 当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半壁江山之际,列强又乘机大举入侵,清廷处于危局之中,统治者被迫逃亡。危机缓解后,清政府(     
A.全面新政,应对民族危机B.学习西学,筹办洋务企业
C.顺应潮流,鼓励民间设厂D.调整政策,充当列强工具
4 . 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   “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 焦及眉毛,俄国之僭 伊犁, 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 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 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   “忽然醒悟”所推动的 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起义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2022-06-08更新 | 5587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
6 . 1872年,李鸿章决议创办轮船招商局,并提出“官督商办”的企业制度。他认为政府从事商业,必须掌握经营主导权,并成为最大受益者,引进民间资本以及买办人才,都是资源缺乏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这反映了
A.官督商办意味政府与商人实现了对等B.洋务运动中政府与商人的矛盾不可调和
C.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D.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过程中的权宜之计
7 . 总理衙门大臣对本署事务实行集体负责,有关公务的奏折必须联名上陈。总理衙门成立后,各项新式事务遭到部分清流派人物频繁地上书反对;主持洋务的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则将倭仁、翁同稣等清流派官员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这一策略
A.保证了自强运动的实践成功B.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C.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D.改变了保守派的思想认识
8 .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未见转机”主要是因为此“药方”
A.未得到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没有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
C.对西方制度文明认识不足D.对国内改革力量估计过高
9 .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把先进生产力引进中国B.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C.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支近代化海军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10 . 据如表可知,张之洞
时间活动
光绪十四年(188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织布官局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广州的织布官局迁往武昌,设立湖北织布官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又建成朝北制麻局,与织布官、课丝局、仿炒局合称为“湖北纺织四局”。四局初为官商合办,后改为官办

A.实现了湖北纺织业现代化B.为洋务运动的发展而奔走相告
C.带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创办的洋务企业封建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