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   “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 焦及眉毛,俄国之僭 伊犁, 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 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 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   “忽然醒悟”所推动的 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起义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2 . 下列两段言论反映了清廷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1)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2)如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其变化最能说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终成社会共识B.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
C.“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D.“武威德化”逐步让位于抵制侵略
2022-03-1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3 .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1809年-1874年)对洋务运动评价道:“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下列各项中使冯桂芬能得出此认识的史实是
A.先施百货公司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开业
C.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D.汉阳铁厂的修建
2022-01-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美国史学家瑞恩·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几十年。”这一“非凡努力”指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一著名人士曾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武器,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慕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该言论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D.19世纪末20世纪初
6 . 1861年,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认为,如能使用火器与西洋抗衡,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由此可见,二者均主张
A.发展民用工业补充军用工业不足B.引进西方科技解决内忧外患问题
C.发展近代工业实现“求富”目的D.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国内农民起义
7 . 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D.“求富”以“自强”
2018-11-07更新 | 312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