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一些主战的将军、督抚很快就变到主和的立场。道光皇帝也曾显得好像是坚决主战,但是他不断地动摇,终于接受屈辱的和约。这就因为他们在主战时都不切实际地认为可以一战取胜,当速战论行不通,马上就转到了投降主义。林则徐是一贯的坚决的主战论者,但他最多只能在他曾负责的广东地区加强防务。在封建官僚集团中虽然还出现了林则徐这样优秀的人物,但他在本集团中只能受到排挤和打击。当整个封建统治势力已经被敌人的海盗行为所吓倒,而认为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得多的时候,林则徐被撤职查办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日本在平壤将李鸿章的淮军打得落花流水,随后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在海上,中国的境况更为悲惨。尽管中国海军吹嘘有65艘军舰,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2艘;尽管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排名第8,而日本只排名第11位,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亲都动员起来作战,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晚清军备上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
2021-01-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甲午战争前夕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力量对比图。该图可以说明
A.清政府的海防意识相对淡薄B.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C.日本海军综合实力强于中国D.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鄙视态度
2020-11-22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3 .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时评:“日人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我中国则守战和三者俱可操纵自如而又万众同仇,义形于色,虽当政者老成持重似不肯轻启兵端而民间谈及日人辄裂毗咬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尚何有所畏忌而让日人以争先战。”由此可知
A.清廷因犹豫不决而贻误战机B.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普遍增强
C.洋务新政已初步实现近代化D.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4 . 甲午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仅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还有两个西方记者因为错走到中方阵地,而被砍了头,引起许多外交风波。由此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清廷对舆论宣传的茫然B.中日政治体制的优劣
C.舆论宣传决定战争结局D.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三年后,他再次校阅海军,上奏称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由此可知
A.落后海防观念导致战争失败B.战争赔款导致了海军军费不足
C.军备落后是战败的重要原因D.经济落后阻碍军事现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
7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6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连篇累牍地报道战争的进展状况、战斗经过、双方死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有17名西方记者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
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
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主义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9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提出“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材料反映了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
10 . 下列是有关黄海海战细节的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