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作为艺术作品的漫画,是解读历史的独特窗口。观察下列西方人绘制的漫画,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从图二到图三,中国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 . “不论大小局、厂…它们的开办费和常年经费,全由官款拨充,制造出来…大部分直接拨给湘军、淮军和沿海各省使用,小部分由各省以协饷等名目调换或计价购买,经费都实报实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洋务产品可以实现自足B.镇压太平军耗费巨大
C.晚清官营企业具有封建性D.说明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3 . 1871年,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下列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①左宗棠具有较强的战略洞察能力
②当时俄国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
④“窥吾西陲”包括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 1880年,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他寄望:“今日之学徒,皆异时师匠之选,将来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由关内而及新疆,以中华所产羊毛,就中华织成呢片,普销内地,甘人自享其利,而衣褐远被各省。”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此时清政府已经收复新疆   ②完整的学校制度建立起来
③该织呢局是洋务民用企业   ④内地民众放弃了传统服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当时在英国有一本相当流行的讽刺杂志叫做《PUNCH》刊载的用西方人的观点来描述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漫画,图中小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般,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以下对该漫画解读最合理的是
A.此漫画应发表于甲午战争之前B.甲午战争奠定日本的列强地位
C.西方讽刺满清王朝的不堪一击D.西方列强准备要合力压制日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8年,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四川提督宋庆,为纪念战争中殉国的毅军将士,撰写《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其中写道:“军旅所需,百无一办”,“徘徊观望”,“败不相救”,主将“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碑铭的主观性太强价值不大 ②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③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 ④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4-20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895年甲午战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而当时的民间年画画的场景是日方代表跪拜中方官员。这幅年画
A.不能用于历史研究B.体现了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丰富的想象力D.用传统观念解读战争
2021-12-10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是一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画中左侧的日本人把中国人打倒在地,一群西方“绅士”站在后面密切关注。对漫画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A.日本侵华得到列强的关注和支持
B.日本伙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对甲午战争形势的准确研判
D.列强希望通过战争猎取在华权益
2021-09-3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本着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指导思想,创办了包括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各个企业内部又自成体系,如汉阳铁厂就是集开矿、采煤、炼铁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兼学者和官僚两重身份的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相互配合,一起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诸如黄兴、宋教仁、李四光、刘艺舟等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或驰骋于疆场,或耕耘于科学和教育园地,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武汉获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汊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10 . 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B.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
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