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官佐从儒生中挑选,兵丁从朴实务农类人中挑选,官兵俱来自湖南省,以捍卫孔孟传统为使命。同时湘军的兵丁由官佐招募,兵丁对招募他们的官佐效忠;而官佐则矢志效忠曾国藩。这表明(       
A.儒生构成了湘军的主体力量B.中央政府的权威潜藏挑战
C.旧有兵制开启近代化的转型D.太平天国动摇清廷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并且给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允许移民“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安徽省也颁布了《开垦荒田章程》,宁国同皖南各县一样设“劝农局”,以垦荒政策吸引大批外地人移居。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中原地区经济落后
2024-0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认为:“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蒋介石则称:“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显豁),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纪念焉。”由此可知(     
A.立场不同影响历史结论B.蒋介石的观点更加真实客观
C.历史评价标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D.不同评价都是历史事实呈现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A.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这些思想主张,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受民族资本主义影响B.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阶级性质发生了质变D.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材料中“不可抵抗的革命”指(       
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24-0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       
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官方统计,上海的人口从1853年的54.4万人,猛增至1865年初的69万人,新增人口主要分布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别增长8.2万和5.5万。导致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B.民族工业的兴起
C.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D.外国资本的涌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