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誓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 . 简答题: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 . 鸦片战争后,从1842年8月到1844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后果是
A.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损害了司法的主权独立D.影响了近代的历史进程
4 . 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其部分内容如下: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在北京东交民巷-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因为该条约导致了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D.中国局面完全由帝国主义控制
6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他们的签订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2)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中所说的“诸国”进攻中国的时候,中国群众进行了怎样的抗争?并对这一抗争进行简要评价。
7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以上谕旨现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 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战争”是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