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亲历其事并起到了关键作用的青年外交家顾维钧对巴黎和会的回忆如下: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顾维钧提及的“中国的缺席”,其直接的结果是(     
A.拒签对德和约B.改变了西方列强的决策
C.收回台湾D.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2024-05-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1919年5月,上海《申报》报道:今日午后两点,各校学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该报道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A.根源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B.拉开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4-05-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作工人运动”。这说明(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渐成熟
C.知识分子领导中国革命D.十月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024-02-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约翰·杜威说:“中国学生负起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场运动(     
A.直接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B.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024-01-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894-1895年创立兴中会,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都一直是抱持反满的民族主义;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表明此时孙中山已确立以民族建国为目标的近代民族主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反帝建国的民族主义思想逐渐成熟起来,这个阶段的民族主义,是以建立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为基本目标的。

——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不仅推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解放斗争。而且正是由于孙中山在晚年的进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斗争的目标,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迎来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为斗争目标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此外,印尼民族运动领导人苏加诺从1918年起接受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苏加诺在一次演讲中称自己“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深深地树立了民族主义的思想,认清了世界人道主义是要我们消除民族主义的本质。”

——史革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B.促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胜利
C.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D.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2024-01-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五四运动前,已超过200万人。他们大多数集中在上海、武汉等工业城市及矿区,且集中在铁路、矿山、航运、造船、纺织、面粉等企业。材料中产业工人的发展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B.民主革命新力量在不断壮大
C.北洋政府统治岌岌可危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2024-01-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图时政漫画《我实拿他不动》刊登在1919年5月16日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共合作D.国民革命
2024-01-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为民谋利”是中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有志之士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天津绅商宋则久说: “先儒顾亭林先生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挽救的法子推本溯源只是一个,那就是提倡国货。”他认为提倡国货除了能够抵制洋货外,还能够改善民生。如果四亿国人皆齐心用国货,那需要有无数的工厂制造,需要用无数的工人生产,然后“实业大兴,人人皆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家家有积蓄,处处无闲人。” “鄙人认为,国货发达之后,中国一定能富强。”

材料二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给为民谋利的有志之士增添了新的思想来源,更为中国共产党人奉为宗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帮助孙中山制定了新三民主义。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破坏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通过组织工会等方式发动工人为改善劳动和增加报酬而斗争,在根据地推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获得田地、增进生产、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使为民谋利这一中国现代化的最高目标初步实现。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则久提倡国货的目的及民国初期提倡国货的有利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则久、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为民谋利”体现的具体思想内涵。
2024-01-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这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民众觉醒B.壮大了无产阶级C.维护了国家利权D.捍卫了民主共和
2024-01-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