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发生B.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开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 . 1919年,陈独秀创办的《每周评论》指出:自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后,欧洲劳农两界,忽生最大的觉悟,人人出力和资本家决斗……俄、匈.德等国的劳农都出来组织新政府,实行社会共产主义。这体现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新探索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传统纲常礼教遭受到沉重打击D.共产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 . 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阶级

努力

结果

1861—1895

洋务运动

失败

1901—1911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失败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失败

资产阶级

1895—1898

维新变法

失败

1901—1912

辛亥革命

失败

无产阶级

1919—1949

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题的认识。
4 . 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A.直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B.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2-07-0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从五四运动至中共成立前夕,仅《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就有130余篇。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开启B.新文化运动加速中西文化间的交融
C.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D.五四运动重创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
6 .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只在知识界传播。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7 . 《新申报》某记者新闻报道中述及“山东问题”。“公理战胜强权”,“罢课、罢工罢市”等信息。其报道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8 . 《茶馆》是近代文学家老舍创作的话剧,该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以下是《茶馆》部分人物介绍:

王利发:茶馆掌柜,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旗人,在满凊时吃皇粮。他对腐败的凊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秦仲义:茶馆的房东,是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


编写一幕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裕泰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紧扣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角色选择以上人物;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2-03-05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  )
A.清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
C.国民党反动派D.德国法西斯
10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9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民族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张荫麟等《中国史纲》

材料二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三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重大的打击”及“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材料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
(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