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评论旨在说明五四运动中
A.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B.政府善心大发释放被捕学生
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 . 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B.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身革命
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3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019-08-10更新 | 1833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试题1
4 . 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了
A.五四运动影响扩大
B.辛亥革命余波未平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
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5 .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6 . 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该“运动”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③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                        
④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7 . 胡适在评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荒唐的中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
8 . 下列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土豪,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9 . 下图为某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10 . “北京的军阀政府签署了确认日本在山东地位的密约。中国年轻有为的外交官的观点未被采纳,中国公众表现出出乎意料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直接演化为
A.反割台斗争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D.抗日救亡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