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934年6月26日的《红色中华》报登载《龙冈的扩红突击也完成了》一文,详细报道了江西省龙冈县“扩红”的具体情况:龙冈县在“红五月”完成扩红400名,超过任务40名;6月完成了400名的任务,超过任务60名”。由此可知(     
A.红军长征过程中兵力受损重B.苏区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
C.龙冈县扩红任务完成最成功D.当时征兵工作左倾错误严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1015日—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1936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后被整理为《红星照耀中国》并出.版。在1936年的“长征亲历记"征稿中,征集到200多篇文稿,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出版《星火燎原》等丛书。

——摘编自徐羿《长征著作概览》

材料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该词为19352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

材料三   下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研究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
(2)材料二、三对研究红军长征有何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红军长征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所示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发往地方作战部队的电文。据电文内容可知,当时( )
A.北伐战争如火如荼B.武汉解放迫在眉睫
C.民族矛盾成为主流D.战略转移正在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是有关中国共产党党人员数变化的材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两次人数大大下降,其中第二次下降的原因是(     
年份
1923年6月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1928年6月
1932年
1937年初
党员数
432
5.7万
1万多
4万多
30多万
4万多
A.“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灾难B.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破坏
C.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革命D.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屠杀
2022-07-27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讲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在池江和水口战斗中,天气炎热,仗打得异常激烈,粮食一时供应不上,随军的担架民工就把自带的粮食让给部队,保证了战斗胜利。此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告别》词: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导致“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八七会议的决策B.中共犯了“左”倾错误
C.秋收起义的失败D.遵义会议所做出的决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4年,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共中央发行借谷票向群众借粮,原则是:产谷多的地方多借;群众对革命认识深刻的地方多借;在边区受国民党压迫程度严重的地方不借。借谷票可用于抵纳当年土地税,相抵后仍有余者,可向政府领还现款。这一做法客观上
A.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B.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
C.有利于为战略转移准备给养D.有助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本世纪(20世纪)再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摘编自田克勤《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并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阶段。这一认识
A.间接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全力纠正了党中央的“左”倾错误
C.指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D.表明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4年10月23日,香港《工商日报》载:“查朱、毛、彭德怀各匪首,自决定放弃老巢,于昨18日即分别率其匪军,向南路军各地防线突围。”此报道
A.表明国民政府已获广大群众支持B.反映了朱毛军事指挥的失误
C.说明红军内部出现方针路线的分歧D.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失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