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近现代学者对1933年中国工厂分布状况三组信息的统计(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47年《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2022年《20世纪30年代全国制造工厂的区域布局——兼论后发大国工业化的空间及规模质量提升进程》
有工厂的省份172127
有工厂的县市1266(注)391
工厂总数243538414372
注:该研究报告中,仅有不到13%的企业登记了厂址所在县的信息,集中于6个县市。
A.大数据技术助推考古学发展B.认识更新得益于新史料的发掘
C.时代最接近的统计更加准确D.后期的研究只是对早期的增补
2023-10-3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给浙江省杭州市自来水厂的“第一号自来水许可证”,这一史料可用于探究近代中国(       

①城市基础设施的进步                  ②官僚资本压制民族企业
③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政府重视监管饮食安全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之后,明朝下令禁止全银流通,专行纸钞。但成弘年间以后,宝钞己失去货币的信誉和价值,民间支付所用主要是白银。正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强大驱动力迫使明朝统治者承认既定事实,白银遂成为法定货币。明代中国对白银货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赋税货币化引起的,而这种赋税货币化的动力来自政府的财政体系运作的需要。巨大的白银需求引起供给严重不足,为获得白银,明中叶以后政府开放海上贸易。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年)马尼拉开港以来,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在6000万比索以上,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当海外白银成为明代白银重要来源时,中国经济就日益融入美洲白银主导的世界资本市场。白银货币化加快了货币流通,带来了整个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动。白银货币化也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这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贸易的增长。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材料二   1932年起,西方主要工业国纷纷放弃金本位货币体制,货币贬值,世界银价开始一路上升。19331934年,美国实行包括“银购入法”等一系列购银政策后,世界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7月至10月中句,从中国流出的白银就达2亿元以上,而19321936年共计流出金银价值达10亿海关两。中国以白银为本位货币,但白银货币的储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在世界银价上涨后,我国随之发生白银危机和金融动荡,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国民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于1935113日最终放弃银本位币制,实行法币政策,采取近似“管理的外汇本位”制的纸币流通体制,使中国从此脱离了银本位制,割断了中国货币与世界白银的必然联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但国民政府在实行纸币流通体制后,其货币发行不受任何硬通货储备限制,再加上受传统的中国财政靠发行纸币维持支出积习的影响,以及无健全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造成币制改革后的中国经济面临随时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隐患。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解析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并简评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