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材料二   中国则不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选集》·《战争和战略问题》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后,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政治策略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他提出这条道路的依据是什么?列出中共为此所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的时间和名称。
2022-06-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体现了共产党人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结果,是这个理性王国在新时代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过几次转向,来到了中国的乡村。

——(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变更”

时间名称性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政权
1935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7年9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民国特别行政区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并予以简要解释。结合所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为依托,概述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乡村之前的“几次转向”。
(2)根据材料二,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变迁指出苏维埃运动中心在中国乡村的“变更”(请在地图上标明的四个序号中选择两个序号并进行先后排列)。以此“变更”的核心任务为突破口分析此“变更”的重大意义,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022-03-16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历史试题
3 . 革命家何长工回忆说:“当部队到文家市前后,不少同志还在醉心于如何攻取大城市的时候,我就在和毛泽东的接触中,看出了他有找一个地方落脚的打算。还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重农民运动,举办农讲所,培养农运干部。他说过,中国革命在大城市里没有希望,希望在农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革命策略是
A.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4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指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反映当时
A.革命路线出现了“左”倾错误B.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
C.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行不通
2021-01-2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国共合作
B.秋收起义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17-07-14更新 | 244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