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毛泽东一再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意在强调
A.发动农民战争的重要性B.进行武装革命的必要性
C.无产阶级领导的关键性D.中国武装斗争的特殊性
2 .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经过艰苦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土地政策,对民主革命的向前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19278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鲍安,王荷波,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鲜为人知的“八七会议”细节》

材料二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耕种,禁止买卖。

——《井冈山土地法》

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底土地财产,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使用。祠堂、庙宇,教堂的地产及其他的公产官荒或无主的荒地沙田,都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农民使用。宣布一切高利贷的借约概作无效。销毁豪绅政府的一切田契,及其他剥削农民的契约。

——中共六大《土地问题决议案》

1931年2月27日,毛泽东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写信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

——《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和今后革命斗争的总方针。说明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主张走什么样的斗争路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21-11-2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武装起义相继失利,说明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权威的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认为它是中国革命唯一道路的情况下,既不简单否定十月革命道路模式,也不盲目迷信“本本”,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体现出在“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战争经验”的前提下,
A.必须坚持“城市中心论”和来自外国的经验
B.在“应该尊重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同时同国民党合作
C.注重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是理论创新的关键
D.在独立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发动工人运动
4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包括
①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的领导核心
②实现由与苏联结盟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
③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根据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1-08-24更新 | 41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5届安徽阜阳四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4年天津《益世报》指出:“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尚有其它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上述现象的出现
A.体现了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B.得益于工农武装割据带来的影响
C.反映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现状D.是国民政府民主改革的客观结果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行进到文家市,毛泽东对大家说∶"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部队沿湘赣边界退兵至湘南,这一决策后来被称为"文家市退兵",是毛泽东"上山"的开始。接着毛泽东在莲花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井冈山进军。

9月29日,毛泽东和部队官兵进驻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经过改编,"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0月27日,这支部队几百号人终于走上了茨坪,在井冈山正式安下了家。

1928年初,国民党赣军第二十七师"进剿"井冈山,毛泽东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歼灭了来犯的敌人。

到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且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土地改革开始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初步矗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历程,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

——摘编自丁仁祥《红色起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做出合理解释。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一次次遭受挫败,一次次力挽狂澜,一次次浴火重生。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使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猝不及防,遭到惨重损失。但是,党并没有破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顽强地战斗。……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这次严重失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最终,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新局面兴起。

——摘编自何毅亭《中国共产党95年来应对危局和困境的伟大实践及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思想主张。概括他们为实现这一主张所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新特点,并概述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危局和困境做出的主要努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岳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


十九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的百年间,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围绕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相关史实,提炼一项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
2019-09-0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B.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D.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