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伴随庶族地主及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均田制才逐渐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畔限)了。宋代以后,土地买卖、典押和永佃制,成为中国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永佃制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剖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权利并可分别占有和行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井田制、占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公田制,以及中国一直实行的多子继承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兼并的过度集中,避免了西方封建领主高度集中土地的现象出现。

——摘编自赵岗、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以后,由于列强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影响,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经历了提出土地革命纲领探索实践土地革命政策、确立土地流转政策和初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等演变过程。19226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没收军阀和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主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没收大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和“土地国有”的土地革命的方针。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编自高海燕《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百年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土地流转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制约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共产党土地流转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1-04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301937年《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部分报道内容

时间报道内容来源
1930年“农民都是被迫的”,共产党“强迫强壮的农民变为士兵或强盗”。
《纽约时报》报道“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下达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长沙’的命令”,并认为“这些文件解释了共产党人的顽固立场”。国民党截获的中共官方文件
1931年“江西省南部约有5万农民正在逃离家园,以躲避肆虐江西省的红军”。“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的商业生活正被土匪的袭击所侵蚀,而不法分子则在京汉铁路沿线与政府军对立。”国民党官员采访
1932年“中国绑匪随意开枪俘虏了路德牧师”,这位牧师“在湖北被共产主义团伙囚禁了两年”,传闻“这名牧师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证明是共产党的累赘,于是他被无情地枪杀了”。国民党报纸和传教士的自身经历
1933年共产党在农村地区负责征兵的“红色青年运动”取得了“非常的成功”,“农民们敦促他们儿子们加入进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妻子们把他们的农民或工人丈夫带到征兵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