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说:“人类的这一壮举是无与伦比的。也许,它同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多少有点相仿,而且出乎我的预料,还同美国大队人马翻越群山和草原向西部扩展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说的“这一壮举”是(     
A.南昌起义部队进军广东B.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农村
C.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石仲泉认为: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A.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紧紧依靠人民最终取得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斯诺意在强调,长征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C.提升了党员政治觉悟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4 .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这一史诗般的转移,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这表明长征
A.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精神
B.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C.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D.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思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说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
B.开辟新时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反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D.表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部名为《地球的红飘带》的小说,描写了中国近代一支军队由南往北战略转移的英雄事迹,今年也是该转移胜利80周年。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红飘带”应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
B.红军长征
C.八路军敌后抗战
D.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转移”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2016-11-27更新 | 61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蒲圻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