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红军长征的途中,某一事件后,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该事件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4年红军将士在湘江等地同国民党军展开阻击战,为了掩护军委两个纵队过江,红三军团第五师坚决执行“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到四天”的铁令,浴血奋战三昼夜,以血肉之躯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     
A.体现了红军长征初期战略部署的合理性B.使红军掌握了对敌战争的主动权
C.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且利于革命形势发展D.贯彻执行了遵义会议的最新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阅读下图,与图片信息相符合的表述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024-03-09更新 | 19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甘肃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张从当地居民家中征集的木制桌子,桌角的位置刻着“红军要打日本”的小字标语。通渭县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馆藏红军标语口号“农民发动起来打绅粮分田地去”。这反映出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     
A.积极宣传政治主张B.注重根据地的建设
C.坚决抵抗外敌侵略D.坚持开展土地革命
2024-03-07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扼杀革命,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三次“围剿”,但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然而,就在此时,中共党内连续犯“左”倾错误,一次是瞿秋白,一次是李立三、尤其是第三次王明犯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达到顶点,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危害。那时,反对王明路线的同志都被打倒批判,毛泽东也被排挤靠边站,国民党调动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又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共党内“左”倾领导人博古、李德仍然执行王明那一套仓促出击、道道设防、分兵迎敌,结果是哪里都没守住,最后导致反“围剿”失利。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为了保存红军力量,中共只有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

——摘编自周世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原因再探析)

材料二   19351月,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这次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遵义会议也是我党独立自主地研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伟大开端,孕育有了我党彪炳史册的独立自主精神,标志着我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摘编自王春龙《试论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被称为“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团的机关报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始终坚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如《工人周刊》明确指出其是“工人阶级第一份自己的新刊物”。这一时期的报刊在议论文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了随笔、小说、诗歌、笑话等形式。各个刊物还特别讲究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实说话,并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比如《劳动界》专门设置《本埠劳动界》栏目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情况,持续报道重大的罢工事件。

——摘编自马雅成《中共建党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分析》

材料二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三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党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概括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意义。
2024-02-0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最有可能出现在(       
A.回忆录《二万五千里》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024-02-01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是红军战略转移到达陕南地区后印发的手写油印品,它阐述了红军的性质、宗旨、政策和主张。该类传单的印发有助于(     
A.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B.推动土地革命顺利完成
C.扩大革命队伍社会基础D.提高边区政府的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转战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一伟大壮举的起止点是(       
A.瑞金、延安B.瑞金、会宁C.井冈山、吴起镇D.井冈山、会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