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1—1932年的日记显示,战败下野的冯玉祥几乎每天都在阅读革命书籍,包括《资本论》《俄国革命史》《苏联新经济政策》《苏联实行五年计划情形》等。在1933年察哈尔抗日活动中,冯玉祥联合中共组织抗日联军,同时与南京政府、广东胡汉民、广西李宗仁、山西阎锡山以及西北军旧部宋哲元、韩复榘等也保持着密切联系。冯玉祥这些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B.文化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
C.国际国内形势的错综复杂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024-05-13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明确提出将传单和标语作为抗日宣传的重要载体。除此以外,党组织还利用东北民俗传统节日开展宣传工作,潜入秧歌队、高跷队、灯会、庙会和戏院中开展秘密宣传。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贯彻全面抗战B.落实统一战线C.注重社会动员D.宣扬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8年3月5日,中共福建省委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先导”。1937年3月21日,中共在巴黎发行《救国时报》评论巴黎公社是“为国家民族之独立自由与幸福而斗争的绝顶英勇与绝顶忠诚的模范”。这些评论反映(     
A.革命统一战线的宣传策略B.对巴黎公社认识深化
C.民族民主运动进入了高潮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符号,将其中景观的象征意义深入地传达给普通大众。这一构建(     
A.表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意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C.讽刺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冯仲云(19081968年)东北抗联著名将领,他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受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中共。1930年到哈尔滨从事秘密的地下党组织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第一时间到木兰等地进行反日宣传,促进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始终秉承党对东北抗联的指导,宣传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坚持党中央为东北抗联制定的路线政策。在东北抗战期间,组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领导了哈东地区和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等。他还总结东北抗日游击战的经验,向党组织提交了《关于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半年来工作报告》等。抗战胜利后冯仲云写成第一部记述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历史的书籍——《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首次提出14年抗战的概念,这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宇琪《抗日战争时期的冯仲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仲云参加东北抗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仲云的历史贡献。
2023高一下·广东·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933年之后,国民政府在日本的压力之下,被迫压制反日舆论,但采取了有侧重点的内部宣传策略,允许政府内部相对自由地对抗日问题发表意见,统一党内认识,争取其政略为社会所理解和认同。这说明国民政府(     
A.抗战宣传具有欺骗性B.积极推行全面抗战路线
C.及时调整了内外政策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2023-06-28更新 | 19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近代前期,东北虽然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炭和油页岩资源,但仍以榨油、面粉等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该地区的钢铁、机械和军工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钢铁产业甚至占据了全中国钢铁业的90%。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遭到掠夺B.经济危机导致传统产业萎缩
C.国民政府工业战略发生转变D.钢铁工业成为东北主导产业
2023-05-17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7年1月6日,《中央日报》发表的社论《今后之陕甘》中提到了“剿匪”,但也强调“联共”。第二天又用特大号标题报道了《西北剿匪总部裁撤》,文章表示“剿共”已成为过去,“联共抗日”会成为今后的主题。这种变化(     
A.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B.受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的影响
C.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D.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2128日,日军悍然向上海闸北发动进攻,中国军民奋勇抗战,日军被阻于海岸。上海是美英侵略中国的中心,美英派军舰驶向上海,意在向日本抗议。国民党政府宣布”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对日政策.谋求对日妥协。在英国斡旋下,55日中日签署《上海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和日本双方在上海停止战斗;日本军队应撤退至公共租界及虹口方面的越界筑路;中国军队则暂时留驻于原驻扎地区;日军撤出的地区由中国警察接管。协定正文外还有三项谅解:中国取缔抗日运动;第十九路军换防,调离上海;中国同意不在浦东和苏州河南部,以及龙华对岸之若干地区驻扎军队。在未公开的协议附件中,中方同意日军可以使用淞沪铁路。《上海停战协定》签署后,进攻上海的日军大部调往东北。

——摘编自《(上海停战协定)的签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签署《上海停战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海停战协定》的影响。
2023-01-0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