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经过
时间日本侵华中国反应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________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_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________政策,寄希望于国联,国联提出国际共管的方案,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
十九路军: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力反抗。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1931年9月19日晨日本占领沈阳,占据整个东北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日本扶植清废帝________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发起的“________”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________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2 . 专题导读

长城始筑于战国时期,在历史上既是抵御游收民族南下的屏障,也是联通边疆各族往来的通道。而今,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智慧勤奋的精神象征著称于世。

秦朝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示意图




(1)看一看观察地图,秦朝、明朝的长城分别修筑于两朝疆域的哪一方位?为何目的而修筑?
(2)想一想结合材料,你认为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议一议在抗战期间创作、传唱至今并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喻指什么?反映了长城在现代中国人心中怎样的形象?
2021-10-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专题探究1长城史话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摘自《内战百科》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2021-09-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4 .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1-08-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5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______。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效后,发动____,扣留蒋介石,以武力________。这就是西安事变。
(2)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________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_________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2021-08-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6 . 东北民众抗日的救亡运动
(1)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________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_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共产党员___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3)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_________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7 . 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_______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于是对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2)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________的大好河山。
(3)1932年,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_______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4)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__________
2021-08-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8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26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