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2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37年,中国共产党却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变化充分说明
A.反帝反封斗争必须同时进行B.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C.反帝斗争得到社会各界支持D.国共两党的利益渐趋一致
2 .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共地下党员、清华大学学生蒋南翔发出一声震撼全国的怒吼,随后组织了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一二·九运动D.抗美援朝运动
3 . 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坦征四郎发表讲话,鼓吹占领满蒙的意义重大。他认为满蒙的资源很丰富,有若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资源,是日本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的事件B.日本国力弱无力发动对外战争
C.日本已做好充分的侵华准备D.日本妄图推行“以华治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这场战争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一二八事件D.七七事变
6 .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上,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A.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有观念得到极大地增强
7 . 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七七事变的爆发B.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
8 . 下列事件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一二·九运动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10 . 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