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读图1、图2,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经历了哪两次转移?
(2)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7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019-09-03更新 | 68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检测卷四
4 . 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5 . 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上册


(1)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
2019-10-16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下图为中华民国38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图片中“南京完全解放”进行说明。
(2)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史,古老的南京城是这一部历史的见证者。列举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至少三件历史大事,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2018-06-10更新 | 4551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2近代中国反侵民主
10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
D.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
2018-08-28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8年秋高一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