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就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必要办法是:(一)政治会议即党派协商会议,以各党派代表及若干无党派人士组织之,由国民政府召集;(二)确定省县自治,实行普选,其程序应由下而上。这些办法(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政治保障B.体现了联合政府与人民主权的思想
C.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取得抗战胜利D.最终因国民政府的支持而得以实现
2022-10-3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 . 1945年11月,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并带来一份名为《协议的基础》的文件。经过协商,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加了两项条款:“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     
A.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B.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
C.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D.共产党在合作中的让步与妥协
2022-05-24更新 | 63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中只规定了“双方同意各地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上而下的普选”,关于解放区政权的地位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只是记录了双方在谈判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这说明重庆谈判
A.满足了国内和平与民主的愿望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妥协
C.并未解决国共两党的根本分歧D.推动了社会政治的改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著名诗人臧克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创作政治讽刺诗。其如图诗作反映了
A.作者对时局悲观失望的心态B.日本法西斯对沦陷区的掠夺
C.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D.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真实现状
2022-05-09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1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7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8 . 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和结局?(67)
2021-10-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9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996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这则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反映了
A.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B.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已实现
C.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
D.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