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米谷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漫画中的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眼睛一眨,母鸡变鸭》1946年
A.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B.粉饰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C.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D.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盟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号召:“我们坚决地要求民主”;在《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主张:“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中国民进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中强调:“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等,这些言论(       
A.推动抗战走向胜利B.反映当时人民心声C.助推国共北平谈判D.得到国民党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后,中共中央准备将机关驻地迁至与南京仅一江之隔的淮安,以利于共商国是;苏皖边区政府也将自己的办事机构搬出,以备延安来的中央同志居住。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坚持议会斗争的革命道路B.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C.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D.积极致力于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4 . 1946年当政协决议达成时,中国共产党称:“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中国“已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这说明当时(     
A.和平建国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追求B.国共合作关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联合政府D.抗战后国共两党之间矛盾逐步缩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7 . 1945年,《大公报》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毛泽东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材料反映了(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B.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D.民主党派支持共产党的主张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表示要“在和平中进攻”,指示部队“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还要求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与柳亚子、张澜等民主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毛泽东意在(     
A.强调充分利用时机的重要性B.突出报刊在斗争中的重要性
C.提醒群众保持革命的警惕性D.唤起大城市民众的革命热情
2022-11-21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022-09-08更新 | 5190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
10 . 周恩来曾说:“我们并不因为蒋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中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与“这些协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重庆谈判D.七届二中全会
2022-08-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