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坚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宣称“人民至上”,强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陈恩国《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
2024·全国·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若飞早年随舅父黄齐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积极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他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3111月,王若飞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面对严刑拷打,他坦然应答:“招字,早就从我的字典里抠去了。”抗战时期,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19458月,其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1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王若飞出席会议,在同国民党,各民主党派代表谈判协商中,表现出来的坚持党的原则、立场与灵活的妥协、让步,以及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精神,受到多方赞扬。“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伴随王若飞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摘编自冯建玫《王若飞:忠诚干净担当的革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若飞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若飞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024-03-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22日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蒋介石利用其合法地位接受敌军投降,敌伪只能将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交给蒋介石。在此种形势下,我军应改变方针,除个别地点仍可占领外,有必要将兵力着重于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发动群众斗争,并注意组训军队,准备应付新局面,作持久打算。蒋介石本着“先接收关内,再接收关外”的思路,指示关内各战区就近接受辖区日伪军投降,同时借用美国军舰将部队海运至秦皇岛,再走陆路进入东北。在组建东北党政军领导机构方面,国民党更是颇费周折……在所有人事纠纷中最严重的是东北军事统帅人选,由于国民党高层内部勾心斗角,这一人选迟迟未能落定。

——摘编自高莉《试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等

材料二   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的对华政策是竭力扶植亲美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取代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以牵制苏联。抗战胜利后,美国十分担心苏联支持中共在东北发展势力。1945911日,国民党政府急忙请求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到东北,于是,美国立即插手中国东北事务。从9月下旬起,大批美国军舰载满国民党军队驶向大连。

抗战胜利后,苏联向中共提供大量日本关东军武器。另外,苏联还提供过一定数量的苏联造和捷克造的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苏联还向东北解放区供应商品,同中共东北民主政府签署易货协定,帮助东北解放区恢复和发展交通。

——摘编自田保国《略论抗战胜利后苏联对东北的战略意图》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收东北问题上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接收东北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及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接收东北问题上的做法。
2024-03-24更新 | 5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材料一   抗战胜利之初,中共的土地政策“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要求“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1946年初,内战阴影正在积聚,中共认为“如果在解放区内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使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五四指示”,规定分配地主土地,绝不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动富农土地;对于地主中抗日军人干部家属、开明士绅和中小地主应予以适当照顾。”考虑到内战尚未全面开始,中间阶层对激烈的土改有较多的疑虑,“五四指示”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较为宽松的方式。

——摘编自汪朝光著的《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三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随之而来的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经营,不受侵犯。《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和比较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到1948年底,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加速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材料五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1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战争立刻开始渡江作战。4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六   1949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之初,中共继续实施减租减息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五四指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三,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
(6)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7)根据材料六,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历史纵横*
(8)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023-10-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4·纲要上第2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浙江·模拟预测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不少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很不了解,存有怀疑和恐惧心理。红军每到一处,无论部队多疲劳、情况多危险、环境多复杂,红军都把宣传群众、为群众解除痛苦作为重要任务。长征时期,在沿途建立了红色政权,这些政权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如果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更不会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的空前大发展。

——摘编自黄显文《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39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抬头,有些同志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或很快要破裂,党应该重新建立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抵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严重破坏了根据地已经建立起来的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为此,党中央提出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它“可以用铁一般的行动证明新民主主义政治远优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使广大人民在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和了解民主政治远比专制政治为好”。

——摘编自王顺喜《试论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材料三   现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94582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并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三制”原则的内容,阐释该原则实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思想。结合解放战争前夕的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贯彻毛泽东上述思想的行动。
2023-05-06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高三选考科目押题(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面商国家大计。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由于蒋介石坚持统一军令、政令,取消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拒绝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和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主张,双方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统一。

——摘编自崇文书局《重庆谈判》

材料二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核心的国民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经约两周的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主要内容为: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的民主联合政府。同时,中共也同意在战犯问题上,可以在和平条约中不提蒋介石三个字;国民党军队的数额、番号、官长均可照旧不动,驻地问题可以研究;是否签字后马上渡江,也可以商量;南京政府在新政协开会,即联合政府成立前可以继续存在。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摘编自王奔宇《张治中与北平和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和谈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谈判、政协及其通过的各项决议,为中国的发展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一度激烈的国共内战在关内基本上停止了,政协为中国提供了这样最可珍惜的宝贵机遇,为中国带来了和平的新气象……战后国内和平的基础是脆弱的,和平已远离中国大地。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解释。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图一、减租减息                         图二、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有一个谜……曾令斯大林和杜鲁门百思不得其解:从胡宗南攻占延安算起,到蒋介石下野,短短700天,中国历史发生了惊天逆转,为什么看上去很强大的一方瞬间垮掉?而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摘编自邓贤《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2023-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为了谋划中国未来发展前途而召开的一次重大历史会议。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双十协定的签订结束。

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不下60篇。《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 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从8月16 日开始着手报道。毛泽东在渝期间,《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的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

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大约有30多篇。毛泽东抵渝前,有《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报道,关于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有报道五六则之多。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多是叙述性、简短性的报道,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报道中多用“政府与中共代表”“政府与中共会谈”等表述。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共两党机关报新闻报道的主要因素。

9 . 材料   1945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很快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八路军一部也借机进驻沈阳市区,该事件被美国媒体大肆报道。同年9月,驻中国东北苏军总司令派代表飞赴延安与朱德总司令会面,并询问中共能否根据《雅尔塔协定》和苏联与国民政府签订的条约撤离东北。朱德答复说:“我们在冀热辽土地上坚持抗战,不能撤出。”会后,苏军同意将原属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锦州、热河完全交给八路军及中共东北抗日武装接管。关于八路军驻沈阳的部队,苏共中央特地致信中共中央,建议中共“可以到农村去发展,去没有国民党和苏军的地方发展,不要留在沈阳、长春、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不久,八路军大张旗鼓地撤出了沈阳,但地下党组织被秘密留下,苏军对此则执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

——摘编自薛衔天《1945年苏军在中国东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路军撤出沈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路军撤出沈阳的意义。
2022-02-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部分),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第10章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
……
第11章和平之光的再现
35.马歇尔紧急使华
36、再度开始的和谈
第12章在和平的浓雾之下
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
40.“和平民主新阶段”
41.“和平前最后一战”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023-10-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