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2 . 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坦征四郎发表讲话,鼓吹占领满蒙的意义重大。他认为满蒙的资源很丰富,有若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资源,是日本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的事件B.日本国力弱无力发动对外战争
C.日本已做好充分的侵华准备D.日本妄图推行“以华治华”政策
3 .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A.武装割据,民族独立B.民族独立,思想解放
C.民主自由,武装斗争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2020-10-21更新 | 28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C.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
D.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6 . 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B.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
C.共产党善于革命的宣传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胜利
2020-08-27更新 | 268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21讲人民解放战争-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7 .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020-08-26更新 | 655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8 . 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和平民主新阶段,所以从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要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形式。”这一论断说明
A.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意愿B.中共已经放弃了武装力量
C.重庆谈判消除了国共分歧D.议会制在中国已完全确立
10 . 有学者考证,“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一中断一再提出”的过程。这反映了
A.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B.中共努力维持统一战线
C.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