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就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必要办法是:(一)政治会议即党派协商会议,以各党派代表及若干无党派人士组织之,由国民政府召集;(二)确定省县自治,实行普选,其程序应由下而上。这些办法(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政治保障B.体现了联合政府与人民主权的思想
C.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取得抗战胜利D.最终因国民政府的支持而得以实现
2022-10-3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 . 如图是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3 .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了一份邀请电函,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略显夸张地使用了“万急”字样,并表示“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的急迫心情。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
A.首先发起了重庆谈判B.真心期盼会见毛泽东
C.履行了和平建国承诺D.面临着严重统治危机
4 . 1946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
A.标志着国民党政治的彻底失败B.弥合了国共两大党的根本分歧
C.符合中国社会各界的和平期望D.重建国家导致国民党撕毁协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994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当时中共力量还很弱小
C.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D.中共认同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
2021-09-04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7 . 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这则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反映了
A.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B.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已实现
C.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
D.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8 . 救亡图存,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基本诉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寻求民族的出路。梁启超后来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923日)

材料三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背景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并举两例史实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此目的而进行的努力。
9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淮海战役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兵源来自百姓。解放区民众经过土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从心底明白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参加人民军队,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就是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所以,一经党宣传动员,特别是形势和阶级教育后,农民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提出参军参战人人有责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保田卫家,投入决战。

——摘编自汪勇《党的群众路线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历史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国共关系破裂的消极影响。
10 .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两党走向和平建国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共力争建立联合政府D.国民党失去了执政党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