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虽然被国民党撕毁,但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争取和平建国的诚意,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49年的北平和谈,虽然因国民党不接受最后和谈协议而破裂,但中国共产党想尽快结束战争的诚意尽人皆知。据此可知,两次谈判(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B.揭露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
C.加快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进程D.导致了国共两党彻底决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5 年重庆的新闻传媒采用了诸如《毛泽东先生来了》《团结在望国家之光——欣闻毛泽东先生抵达重庆》和《迎毛泽东同志来渝》这样的社论标题,对毛泽东到重庆的意义深切关注并大事渲染。据此可知,这一事件(     )
A.得益于美国调停的重大进展B.有利于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C.加速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进程D.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3 . 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社评说:“将主席致电毛泽东先生,请其克日来渝,共商因是,这真令人兴奋,果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谈,那真是喜上加喜。”由此可知,重庆谈判
A.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凸显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妥协D.得到了国共两党的广泛支持
4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了一份邀请电函,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略显夸张地使用了“万急”字样,并表示“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的急迫心情。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
A.首先发起了重庆谈判B.真心期盼会见毛泽东
C.履行了和平建国承诺D.面临着严重统治危机
6 . 1946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
A.标志着国民党政治的彻底失败B.弥合了国共两大党的根本分歧
C.符合中国社会各界的和平期望D.重建国家导致国民党撕毁协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4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8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9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1000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当时中共力量还很弱小
C.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D.中共认同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
2021-09-04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