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总编辑王芸生兴奋地写道:“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
A.商讨对日最后决战B.筹备成立人民民主政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揭露国民党的独裁面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4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4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1000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021-07-26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所以从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要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形式。”这说明
A.中共顺应民意争取和平民主B.政协决议保障了国内和平
C.重庆谈判国共分歧基本消除D.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
7 .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
A.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问题没有解决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平建国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8 . 下表呈现了国民党实施“训政”到实施“宪政”的基本历程。由此可知( )
时间历程
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宣称:“开始去做训政的工作”
1932年12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召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准备“实施宪政”的决议
1936年5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表示要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抗战期间蒋介石提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抗战胜利之日,即为建国完成之时”
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宣称“宪政开始”

A.“训政”更符合中国现实B.“宪政”实施条件尚不成熟
C.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D.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9 . 下面是上海《新民晚报》1946年8月28日发表的名为《老百姓在呼喊》的漫画。由此可知(     
A.国民政府违背人民的意愿B.人民渴望重庆谈判的成功
C.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抗战D.中国共产党竭力争取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杨奎松评价某事件时指出:“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两者完全是背道而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B.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D.1949年的北平和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