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抗战结束后在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共产党在此次协商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和解失败。“和平协商”指的是
A.西安事变B.洛川会议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
2021-05-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关键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强调长征过程的艰难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长征不仅胜利结束,而且使共产党赢得民主革命胜利。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上册


(1)根据长征路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事件及其原因是什么?(注意历史地图的解读和材料的结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回答“主要原因”时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做答)
2020-01-0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3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当时中共力量还很弱小
C.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D.中共认同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
2021-09-04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5 . 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制作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工艺品,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工艺品。制作该工艺品的历史依据是(  )
A.重庆谈判B.南北议和C.北平谈判D.南京谈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所示是重庆市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当时“毛泽东在渝市”是为了(     
A.总结国民革命失败原因B.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商讨国共联合抗战事宜D.研究经济建设方针
2022-07-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重庆谈判中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有两个实实在在的让步:公开宣布放弃南方的八个解放区;将解放军缩编为国民党军队的七分之一。这反映了
A.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B.中共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C.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得以实现D.国民党成功地削弱了中共势力
2021-01-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6年,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共计38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会议过程中,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材料表明
A.民主党派和中共利益完全一致B.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得以落实
C.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已消除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9 . 下表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党。这表明当时
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领导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16日重庆胡厥文、章乃器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上海马叙伦、周建人等
九三学社1945年9月3日改名,1946年5月6日成立重庆许德珩等

A.各党派已达成政治共识B.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
C.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D.国民党结束了一党独裁
10 .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材料一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行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021-08-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4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