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虽然被国民党撕毁,但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争取和平建国的诚意,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49年的北平和谈,虽然因国民党不接受最后和谈协议而破裂,但中国共产党想尽快结束战争的诚意尽人皆知。据此可知,两次谈判(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B.揭露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
C.加快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进程D.导致了国共两党彻底决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政治团体人士的承认。参加者包括38位代表:国民党8人,中共7人,其他党派团体14人,无党派代表9人。

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议案涉及如下内容: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新政府委员一半由国民党外人士充任;通过宪法草案,立法院由选民直选,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省可以制定省宪;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国、共和美国代表各一人),实行军党分立原则。

——根据《和平建国纲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协协议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问国民党当局谈判。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抗战胜利B.讨论国民党的改组
C.争取和平民主D.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某次宴会中,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赠予毛泽东一首七律:“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清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卡尔指卡尔·马克思)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该诗表达了(     
A.对新三民主义的认可B.国共合作抗日的期许
C.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D.对新中国成立的祝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4510月,毛泽东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撰文写道:“我们有决心、有办法实现和平,实现民主。只要我们同全体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     
A.积极构建和平民主的社会B.号召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
C.致力于实现工作重心转移D.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2022-12-0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体育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招班)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就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必要办法是:(一)政治会议即党派协商会议,以各党派代表及若干无党派人士组织之,由国民政府召集;(二)确定省县自治,实行普选,其程序应由下而上。这些办法(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政治保障B.体现了联合政府与人民主权的思想
C.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取得抗战胜利D.最终因国民政府的支持而得以实现
2022-10-3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7 . 1945年8月某日《大公报》刊载消息:“谁也能说出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是一种新的体验,....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文中*喜讯”是指
A.日本法西斯签订投降书B.反对美蒋第二条战线已经形成
C.国共共商和平建国大计D.共产党最大限度争取和平民主
8 . 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社评说:“将主席致电毛泽东先生,请其克日来渝,共商因是,这真令人兴奋,果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谈,那真是喜上加喜。”由此可知,重庆谈判
A.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凸显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妥协D.得到了国共两党的广泛支持
9 . 1946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
A.标志着国民党政治的彻底失败B.弥合了国共两大党的根本分歧
C.符合中国社会各界的和平期望D.重建国家导致国民党撕毁协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1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