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王文明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同年10月,他受中共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他率部渡海南下讨伐琼崖军阀邓本殷,光复琼崖。6月,王文明在海口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当选为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王文明依靠民众坚持斗争,在母瑞山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王文明因积劳成疾病逝。冯白驹接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

冯白驹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革命形势一度大好。1932年反“围剿”失败,冯白驹率领幸存的革命武装转入母瑞山坚持斗争。抗日战争中,冯白驹领导的革命队伍,始终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成为琼崖人民抗日的中流砥柱。1946年内战爆发,冯白驹领导琼岛军民,挫败国民党的进攻。在艰难的环境中,冯白驹领导海南军民创立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

——摘编自赵叶苹《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等

(1)根据材料,简述王文明与冯白驹相似的革命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文明和冯白驹所具有的时代精神。
2024-03-13更新 | 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22日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蒋介石利用其合法地位接受敌军投降,敌伪只能将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交给蒋介石。在此种形势下,我军应改变方针,除个别地点仍可占领外,有必要将兵力着重于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发动群众斗争,并注意组训军队,准备应付新局面,作持久打算。蒋介石本着“先接收关内,再接收关外”的思路,指示关内各战区就近接受辖区日伪军投降,同时借用美国军舰将部队海运至秦皇岛,再走陆路进入东北。在组建东北党政军领导机构方面,国民党更是颇费周折……在所有人事纠纷中最严重的是东北军事统帅人选,由于国民党高层内部勾心斗角,这一人选迟迟未能落定。

——摘编自高莉《试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等

材料二   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的对华政策是竭力扶植亲美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取代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以牵制苏联。抗战胜利后,美国十分担心苏联支持中共在东北发展势力。1945911日,国民党政府急忙请求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到东北,于是,美国立即插手中国东北事务。从9月下旬起,大批美国军舰载满国民党军队驶向大连。

抗战胜利后,苏联向中共提供大量日本关东军武器。另外,苏联还提供过一定数量的苏联造和捷克造的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苏联还向东北解放区供应商品,同中共东北民主政府签署易货协定,帮助东北解放区恢复和发展交通。

——摘编自田保国《略论抗战胜利后苏联对东北的战略意图》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收东北问题上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接收东北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及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接收东北问题上的做法。
2024-03-24更新 | 4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南岛与大陆北隔琼州海峡,海峡宽1127海里。1950年国民党海南守军为薛岳部,计陆军5个军,海军舰船约50艘,空军飞机约45架,总兵力约10万人。人民解放军10万余人,及岛上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琼崖纵队1.5万人,由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3月渡海作战兵团先以小部队利用夜暗及有利的风向、潮汐分批登陆成功,加强了岛上的策应力量;4月进行大规模出击,350只木帆船分两路从正面强渡海峡,重创国民党军第62、第32军等部。薛岳乘飞机逃往台湾。解放军23日占领海口,第2梯队于24日凌晨顺利登陆;5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此役,国民党军被歼3.3万余人,人民解放军抓住了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历史机遇,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为解放沿海岛屿作战提供了经验。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发动海南岛登陆战役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南岛登陆战役胜利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2023-12-20更新 | 114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10月27日,东北局常委会组成以陈云为主任的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陈云正式主政沈阳城。陈云认识到没有社会的稳定,城市工作无法开展,只有社会稳定了,人心安定了,城市才会运转起来。当时影响沈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民党旧政府的机构、财产物资及人员的接收与处理问题。陈云在主政沈阳的第二天,即1948年10月28日,主持召开了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对接收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突出表现在接收原则上:“自上而下,按照系统,统一接收,一切财产、物资、人员、文件均原封不动,先接收,后分配,约法八章”等。沈阳的接管工作就是在这几条原则下开展的。

军事管制委员会平稳地接收了原城市机构及财产。陈云的这个“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城市接管原则,后来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并推而广之。

——摘编自姜敏等《陈云主政沈阳时期城市治理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党接收沈阳工作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党接收沈阳工作的意义。
2023-12-0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色出版物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出版物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在历史上依次形成了三个出版中心。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我国出版事业的新纪元,中共中央局在中共一大闭幕后立即着手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陆续成功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修订)、李墨耕翻译的《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李达翻译的《马克思纪念册》等。

中共临时中央于1933年迁至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红星报》等红色出版物在中央苏区相继创刊,毛泽东等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并勇于实践,撰写了大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陆续创办了解放社、新华书店和中央印刷厂。大量马列著作陆续翻译出版,红色报刊蓬勃发行。毛泽东所写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战略层面的红色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彻底粉碎了速胜论、亡国论,并将中国革命引上正确道路。

——摘编自黄蓉蓉张养志《建党百年视阈下的红色出版物概念考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出版中心地名。概括说明中国革命时期红色出版物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2024-01-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文明不断在新的历史高度上走向统一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所形成的历史必然趋势,是数千年中华制度文明不断巩固发展的结果。秦汉至明清是统一性制度建设的发展与成热时期。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又相继制定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各种措施,将战国以来各自为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现象规范划一,奠定了此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基础……延续不断的制度建设,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根本保障。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摘编自1923年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至明清时期统一性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后期中华民族“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的主要历程。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
2023-11-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北粮食总局成立于1946年10月,负责“统一东北解放区公粮管理与供给工作”,东北税务总局成立于1847年2月,主要负责工商税收和出入境税的征管,这意味着东北解放区的税务事务有了总统筹。东北全境解放后,先后颁布了《东北解放区货物产销税暂行条例》《东北解放区工商所得税暂行条例》《东北解放区出入口税暂行条例(草案)》等税收法则,确定了各税类的征收范围、征收模式、税率等,自此,东北解放区的税收结构趋向统一。松江14个县的征收总量只是伪满时期双城县一县任务量的65%,税负大大缩减。同时,在农村设立公粮评议会,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公粮任务评定过程中来,保证税收公平。城市工商税政策亦是如此。税务制度是税收征稽的基础,东北解放区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一是减税免税;二是防止偷漏税;三是报解制度。此外,东北解放区制定了票照、金库、交接、报告、人事等税务制度,以保证税务工作顺利开展。东北解放区针对各阶层纳税者使用不同的动员语言和方式,指出纳税对维护自身利益和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的重要性。东北解放区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税务约束制度、干部培训学习制度,并加强对税务干部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的培养。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区一部分优秀税务干部被派往其他解放区,指导和帮助其他解放区税务体系的构建及税务工作开展。

——摘编自岳奎、张莉:《东北解放区税收体制的建立与制度运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解放区的税制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解放区的税制建立与运行的意义。
2024-01-15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为了谋划中国未来发展前途而召开的一次重大历史会议。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双十协定的签订结束。

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不下60篇。《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 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从8月16 日开始着手报道。毛泽东在渝期间,《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的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

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大约有30多篇。毛泽东抵渝前,有《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报道,关于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有报道五六则之多。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多是叙述性、简短性的报道,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报道中多用“政府与中共代表”“政府与中共会谈”等表述。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共两党机关报新闻报道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