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2021-06-09更新 | 7418次组卷 | 6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2018-06-09更新 | 3407次组卷 | 3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1000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019-01-30更新 | 2346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0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人十分期盼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实施
C.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6 . 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社评说:“将主席致电毛泽东先生,请其克日来渝,共商因是,这真令人兴奋,果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谈,那真是喜上加喜。”由此可知,重庆谈判
A.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凸显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妥协D.得到了国共两党的广泛支持
7 . 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成立联合政府等要求。9月3日,国民党发布《中国国民党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必须完全实施宪政,要加紧整编全国军队,切实保障人民权利。这表明
A.国民党正面回应了中共主张B.国共两党宣言大同小异
C.国共战时合作关系已经破裂D.国共两党矛盾日趋激化
8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问题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解说
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
10 . 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