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韩丁在长篇纪实文学《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高度赞誉一份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文献,称其在中国内战时,恰如《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据此推断,该“红色文献”(       
A.见证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C.承认并限制封建剥削和债务
D.废除了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制
2 . 1947年9月,党中央指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这一指示的落实(     
A.废除了解放区的土地私有制B.使解放区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的到来
3 .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认为,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过来,但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他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这一认识(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动了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
C.为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依据D.表明我国有浓厚的农业合作社传统
4 . 194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介绍某期封面人物:“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材料能反映的事实是(     
A.中国内战局势发生重大转变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取胜
C.美国在华反共立场有所改变D.中共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据此可知
A.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顺利
C.人民群众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D.土地改革保障了抗美援朝胜利
2022-05-22更新 | 39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做了报告并指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本次会议的召开
A.促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7 . 抗日战争刚结束之时,国民党政权自认为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蒋介石也被吹捧成“民族英雄”。但不到四年,国民党就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其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军事力量太薄弱B.国民党顽固实行消极抗战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8 . 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党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党运动的开展
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加快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C.扩大了中共的阶级基础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9 . 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设立了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局、财经委员会、法院等工作机构。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B.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C.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10 . 《新华日报》1949年3月发表一篇《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圆满结束》的报道,文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这意味着
A.全国大陆基本实现解放B.“农村包围城市”基本胜利
C.封建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D.旧中国“三座大山”被推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