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也有民主人士评论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力
B.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C.顺应国内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
D.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2 . 中共中央收到蒋介石的三封电报后,于1945年8月23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并明确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积极推动工作重心转移B.坚持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致力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坚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2023-09-29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经过重庆谈判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中载:“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皆有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B.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C.国共双方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从此结束
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后又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全军军事行动的负责人之一。此人
①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②亲自指挥“八一”南昌起义
③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022-05-30更新 | 54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5年11月,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并带来一份名为《协议的基础》的文件。经过协商,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加了两项条款:“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     
A.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B.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
C.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D.共产党在合作中的让步与妥协
2022-05-24更新 | 63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多人签名的致敬信。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C.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决心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
7 . 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中只规定了“双方同意各地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上而下的普选”,关于解放区政权的地位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只是记录了双方在谈判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这说明重庆谈判
A.满足了国内和平与民主的愿望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妥协
C.并未解决国共两党的根本分歧D.推动了社会政治的改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著名诗人臧克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创作政治讽刺诗。其如图诗作反映了
A.作者对时局悲观失望的心态B.日本法西斯对沦陷区的掠夺
C.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D.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真实现状
2022-05-09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的重庆之行
A.消除了国共两党在和平建国上的分歧
B.凝聚国内民主力量建立了民主统一战线
C.改变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
D.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转向和平建国提供了契机
10 .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人十分期盼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实施
C.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