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政治团体人士的承认。参加者包括38位代表:国民党8人,中共7人,其他党派团体14人,无党派代表9人。

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议案涉及如下内容: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新政府委员一半由国民党外人士充任;通过宪法草案,立法院由选民直选,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省可以制定省宪;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国、共和美国代表各一人),实行军党分立原则。

——根据《和平建国纲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协协议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 . 学思之窗

自由自主的人们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觉悟,保障中国前途的唯一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束缚他们自由自主的势力,亦唯有顺着中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国方可由衰败转为兴盛,软弱变为强有力。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1946年1月4日)     


阅读这段材料,思考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2021-10-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24课人民解放战争
3 .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材料一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行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021-08-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4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
4 . 救亡图存,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基本诉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寻求民族的出路。梁启超后来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923日)

材料三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背景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并举两例史实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此目的而进行的努力。
2021-06-18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卷·夯实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淮海战役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兵源来自百姓。解放区民众经过土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从心底明白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参加人民军队,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就是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所以,一经党宣传动员,特别是形势和阶级教育后,农民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提出参军参战人人有责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保田卫家,投入决战。

——摘编自汪勇《党的群众路线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历史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国共关系破裂的消极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材料二: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交涉,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1)材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2)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的表现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7 . 西南地区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作为西南重镇,在近代历史上也曾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大事。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图1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成果和意义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