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打倒土豪劣绅”“巩固革命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应出现于(     
A.土地革命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借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其中“西柏坡精神”诞生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下图所示重大事件同一时期,中共中央下达指示,要求在全国各地创办培训干部的正规大学。于是,先后在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华南、东北成立了革命大学。其中,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影响最大,对一万两千余名干部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管理和技术的培训。当时创办这些大学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的进一步开展B.提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养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C.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好准备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2022-04-19更新 | 220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著名将领粟裕曾指出:这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大进军,等于最后挖取敌人心脏,对完成中国革命有决定性的意义。以下四副图中,直接反映该“战役”形势的是
A.B.
C.D.
2022-04-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中学学生会组织了一场题为“建党百年电影展”的活动。其中选取的四部电影,按照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2021-06-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1949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主要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8 .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好党史,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现代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1923年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节选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

材料三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021年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找到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从“奠基立业”的角度分析决策的重大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视角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作用为例,说明“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②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试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具体史实为例加以说明。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列举民主革命时期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例
2021-05-17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49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
A.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C.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D.取得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21-05-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图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二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


图三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将材料二中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指出20实际30年代初“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的表现。简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所做出的努力。
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5-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