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标志着
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②社会主义立法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确立      ④法治建设进入重建与完善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20-03-24更新 | 498次组卷 | 4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5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请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就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简练。)
2020-03-17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所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叫什么?
(2)确立这种政治制度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目的何在?
(3)参照上图,根据权力的划分,请填出相应的掌握者: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4)上述引文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意义?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依据材料三,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三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相同点是什么?
2019-09-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