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据此可知,“这个宪法”(  )
A.指的是《共同纲领》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历史卷
4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7-08-29更新 | 1286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4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护
2013-03-06更新 | 47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