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对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中菲之间弥合了分歧B.中菲之间达成了共识
C.中菲之间成为了盟友D.中菲之间消除了矛盾
2021-02-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是在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D.不结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
2021-01-23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以下外交战略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与日、美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倡导“求同存异”方针④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2021-01-21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许多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怀疑态度, 周恩来果断更改发言计划,在会上作补充发言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有利于缓和与会各国的矛盾,实现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B.有利于实现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基本隔绝的局面
D.促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20-01-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