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教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C.独立自主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过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3 .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5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是在
A.万隆会议B.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与印度、缅甸总理会晤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上面这段话,是周恩来在什么场合说的?
A.1950年1月访问苏联B.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
C.1955年出席亚非会议D.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7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2019-01-30更新 | 254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四川卷)
8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香港、澳门回归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