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开国总理周恩来坚定的信仰、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和容智豁达、灵活高超的外交风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与周总理相关的两张历史照片,反映了新中国
周恩来率
中国代表
团参加日
内瓦会议
周恩来在
万隆会议
发言

①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   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③展开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 . 一位外交官曾说,这次会议之所以能自始至终贯穿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让世界相信撇开中国就谈不上亚洲和平和世界繁荣,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周总理的卓越的外交战略和政治才干。“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日本东京B.印度尼西亚万隆
C.瑞士日内瓦D.美国旧金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底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美国阻挠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发挥作用
B.西方实现了扭转万隆会议议题的企图
C.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建立了不结盟运动
D.中国借助此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面对与会各国在利益、制度与文化方面的分歧与冲突,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新中国政府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观察和处理国际关系,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简洁话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这次国际会议(  )
A.使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C.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020-05-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体现了周恩来的外交主张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和平共处D.“求同存异”
2020-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第一次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它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渴望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在印尼的万隆召开的会议。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的原则博得全体代表的欢迎和赞扬,从而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以及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


(1)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此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2020-05-0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指
A.华盛顿会议B.汪辜会谈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2020-04-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呼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当时新中国
A.初登国际舞台B.恢复联合国席位
C.加入世贸组织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0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教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C.独立自主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